直映新闻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直映新闻 > 直映新闻

中国书法的各种字体,你了解吗?

作者:admin  来源:www.zhiyingpeixun.com   更新时间:2017-10-09  阅读数:1287

 

大篆

早在六千多年前,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,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,产生了象形文字。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,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“甲骨文”出现。商周时代,出现了铸在钟、鼎、货币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,被称为 "金文"或"钟鼎文"。春秋战国时代,刻在石簋、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。广义的大篆,即包括甲骨、金文、石鼓文等。

如今通常所说的大篆又叫籀(zhòu)文,因其着录于字书《史籀篇》而得名,起于西周晚年,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,以石鼓文为代表。

小篆
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。丞相李斯整理,简化统一字体,后人称之为"小篆"。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。

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,笔划圆匀秀美。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,轮廓、笔划、结构逐渐开始定型,象形意味消弱,文字更加符号化,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。

隶书

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。起源于战国,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。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,书法界有“汉隶唐楷”之称。后来的各种书体由隶书派生而来。

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。隶书字形变圆为方,笔划改曲为直,调正笔画断连,省减笔画结构等。


楷书

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,更趋简化,字形由扁改方,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,《辞海》解释说它“形体方正,笔画平直,可作楷模”,故名楷书。

楷书始于汉末,两晋南北朝勃兴,以王羲之为代表,至唐代达到鼎盛,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等大家各显其个性体貌。楷书通行至今,长盛不衰。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就是楷书。


草书

草书形成于汉代,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。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。

章草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,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。

汉末,章草进一步“草化”,脱去隶书笔画行迹,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,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,称为“今草”。今草分大草(也称狂草)和小草。今草自魏晋后盛行不衰。到了唐代写得更加放纵,笔势连绵环绕,字形奇变百出,称为“狂草”,亦名大草。后汉张芝,唐代张旭、怀素是草书代表人物。

行书

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,介于楷书、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。行书萌发于东汉,成行于魏晋,东晋产生了以“二王”(王羲之、王献之)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。

唐代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。此后宋代的苏东坡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均受其影响。元至明中叶,赵孟頫、祝允明、文徵明、董其昌等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。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。

从行书的产生、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,行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"行法",这是与篆、隶、草、楷的最大区别。行书无法却有体,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章源自:江门写字   www.zhiyingpeixun.com

Copyright(2015)(C) 蓬江区直映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    江门网站优化亿阳策划 粤ICP备15013446号
本站相关网页素材及相关资源均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速告知,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
百度关键词搜索 : 江门认字 江门注意力 江门补习   江门写字  网址:www.zhiyingpeixun.com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
友情链接 :
 荣怀国际学校 济宁美甲学校  天津成人高考招生网 绍兴转移印花  合肥趣味运动会